本报记者 许惟一
作为全国首批转企试点的高校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以下简称“广西师大社”)于2009年6月28日正式成立,成为广西首家出版集团和中国首家地方大学出版社集团。广西师大社先后于2014年和2016年收购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和英国ACC出版集团,全面开启国际化战略发展,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代表性企业。作为高校出版社,广西师大社非常重视教育图书的出版,坚持锚定教学科研服务的出版方向和社会效益优先的出版方针,出版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教育类图书,推动教育出版走向海外市场。本报专访广西师大社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轩庄,畅谈近年来该社在教育出版领域的经验和成果。
记者:目前广西师大社各类别图书比重是怎样的?教育类图书占比大概是多少?请您介绍一下总体发展情况。
黄轩庄:2023年,我社出版图书2775种(含再版重印图书1952种)。其中,教育类图书1426种,占比51.39%;社科类837种,占比30.16%;文献类图书100种,占比3.6%;艺术类73种,占比2.63%;青少类图书339种,占比12.22%。
记者:近年来,广西师大社打造了一批教育出版精品图书。请谈谈贵社目前打造优质教育出版物的思路是什么?有哪些具体做法和成果?
黄轩庄:作为广西唯一的高校出版社和我国有代表性的大学出版社,我社一直都很重视教育类图书和学术著作的出版,积极服务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术发展。近年来,我社出版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双效”突出的优质教材。其中,9种图书入选“当代高等艺术教育特色系列教材”,近10种图书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我社还出版了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西南民族典籍译丛”(5种),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新加坡儒学史》,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湘江战役史料文丛》等学术著作,这些教材和著作的作者基本是高校教授和专家,较好地服务和推动高校学科专业建设。
记者:广西师大社与海外出版机构在教育出版合作交流方面的探索和经验颇多。请谈谈近年来在教育出版合作方面有哪些独特模式和路径?
黄轩庄:从广西师大社的国际化发展来看,我们制定了面向全球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在12个国家和地区设点布局,建构起成熟完整的国际出版发行产业链;从教育出版这个板块来看,我们主要依托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优先聚焦在东盟国家拓展。
我们面向东盟国家合作开发了全视域多模态的中文教育课程资源“中国原创绘本少儿国际中文课程”。该课程是广西师范大学依据少儿年龄特点及相应的中文教育需求,以集团旗下魔法象品牌的中国原创系列绘本为内容载体,对标《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面向母语非汉语的低龄儿童、致力为早期中文教育的教师和家长开发的中文教育课程资源。
课程自2021年9月启动以来,得到多方单位关注与支持,在中文联盟、智慧树、唐风汉语等平台上线,在“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华文教师研习班、绘本师资培训班运用,并在2023年哈佛中国教育论坛上进行了推介。课程为母语非汉语的低龄儿童体验感知中国文化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二期课程进行了迭代升级,融合AR技术,用更新颖、更深入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该课程今年实现了海外落地出版,一期课程选定“魔法象”品牌的5部少儿绘本(包括《腊月歌》《点点的夏天》《123,散步去》《山间》《将来有一天》),将在2024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发布印尼版图书,同步推出课程产品包。产品包包括中文和印尼文的绘本、教师用书、音视频优盘、手工包等。
总体来看,我们与海外出版机构在教育出版合作交流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的探索主要有三方面考量:一是聚焦中国-东盟的文化交流,注重全球布局发展的资源、经验在东盟国家在地转化,依托海外合作机构的资源、渠道等方面优势,形成更具操作性的合作模式;二是基于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积极依托高校教育文化资源和对外合作的渠道与需求,结合自身产品的文化特色和优势,打造具有鲜明标识度和独特竞争力的优质产品;三是注重科技赋能的多模态产品开发,将教育产品的科学性、适用性与新技术较好结合,研发更符合当下使用需求的融合型产品,提升产品的生命力。
记者: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版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广西师大社是如何利用新技术更好赋能教育出版的?
黄轩庄:近年来,我社积极探索AI技术在出版中的应用,不断探索和推进生成式AI技术在出版实践中的落地。一方面,加强与外部合作,将AI技术应用到重点项目上,在新形态教材、教育服务、数字资源建设板块,以及审校上进行探索。2023年,我社与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大厂开展合作,开发了自有品牌“独秀AI”教育服务平台,构建了完善的大模型文字生成功能、PPT制作功能和数字人视频功能。目前,独秀AI教育服务平台开始试用,基于数字人的视频课程启动投放,标志着我们在将AI技术应用于出版融合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另一方面,以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为基础,设立AI编审校平台项目,尽可能地将编辑从低附加值的文字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提升的高附加值活动中,增强内容产品的竞争力。
记者:数字出版已成为当下出版领域的主要趋势。在数字融合发展方面,广西师大社布局了哪些产品或项目,成效如何?
黄轩庄:近几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社坚持“出版+文化+科技”的发展方向,推动先进科技应用于出版实践,加强顶层设计和资源统筹,围绕产品研发、渠道运营、项目建设、新业态开发等重点工作,大胆探索融延发展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总体上说,我们还处在积极探索、积极跟进的状态。
我社持续推进数字平合和数字资源建设。敦煌遗书数据库入选2021年度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并顺利完成结项;“老年教育云服务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3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艺术年鉴数据库”“旧海关史料数据库”全面完工,顺利结项并投入运营。“珍稀古籍文献学术资源知识服务平台”完成初步建设,启动上线试运行。
此外,近两年我社高等教育出版板块有70多种纸质教材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占同期教材总数的50%以上。重点完成了“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和自治区规划教材的数字资源建设,继续推进了入学教育、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美育、公共体育、计算机教育等重点教材的数字资源配套和完善工作,数字资源服务教育效果不断显现。我社积极满足广大院校对于数字化新形态教材的迫切需求,通过与众多院校、教材编写团队、知名教育科技公司合作,协同研发可听、可视、可练、可互动的新形态一体化数字教材。同时,还搭建了线上教育服务平台“独秀课堂”(独秀云课堂),提升数字化教材的服务水平。我们正在推进数字教材云平台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数字教材建设力度,提升数字教材质量,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进一步提升教材的使用体验,以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事业作出贡献。
记者:今年下半年广西师大社有哪些重点工作计划?您如何看待大学出版社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黄轩庄:今年下半年,我社将继续贯彻执行“聚焦主业,深耕教育,提升学术,融延发展”的战略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和先破后立,切实落实年度工作要点,突出党建引领,强化人才强企战略,以改革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以创新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巩固和强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优势,推出更多高品质的图书和文化产品,推动构建出版高质量发展和出版新质生产力。
在我们看来,整个出版行业都面临科技赋能催化下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出版的选题策划、编审校、营销发行等各环节都需要优化、创新甚至重塑。这是包括大学出版社在内的整个出版行业必须积极应对的时代课题。对于大学出版而言,还有一个战略性机遇和发展向度,即面向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的学术出版和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大学出版要切实融入中国特色知识体系建构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知识体系建构和国际交流传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